品读清廉之风 常思纪律底线
古人曰:“与君子交,如入兰亭之室,久而自芳也。与恶人交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”廉,是人类第三精神领域的“归真园”,常有“君子出淤泥而不染”的名言佳句,来形容君子洁身自好,不被权钱所诱惑,从而迷失自我的高尚品质。近期以来,我重点阅读了《永远在路上》一书,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、谋事要实、创业要实、做人要实,是我从这本书上学到的核心思想。
习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:“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,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,把以权谋私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。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,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。积极宣传廉洁理念、廉洁典型,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。” 这与《永远在路上》从自律意识培养、增强抗腐蚀能力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、遵守职业道德、建设清廉家风等方面强调职场自律、党性培养等思想十分契合。对于基层干部来讲,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。廉,重在自觉,贵在持久,难在彻底。需要我们时常对照反思自身言行,通过红红脸、出出汗、洗洗澡、正衣冠等形式不断革新升华自已。
《永远在路上》书中讲到,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60岁的时候,自已生了一场大病,整个人完全变了,放松思想,作风散漫,就这样滑向了泥潭。周本顺出身贫寒,生活苦不堪言,都说穷人家的孩子“早当家”,他却忘了自已原汁原味的“根”,热情交际各路“朋友”,热情接受各路“八仙好友”宴请活动,只看到“五光十色”,看不到“刀光剑影”,放松了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,最后落得个身陷囹圄。再反思近两年消防救援队伍中落马的张福生、赵文生、苏静中等干部,都是从不守小节开始,最终亏损大节,从而进入牢笼、悔恨终生。这也启示我们:小节不守,就会随大流;小节不守,就会受诱惑;小节不守,就会授受不清;小节不守,就会丧失法纪意识。如果在你来我往、推杯换盏、进退失据、交往失度、精神失落中信念失守,就必然会一步步突破道德底线、触犯法律红线,到后来等在前面的必然是党纪国法的严惩。
图5
上述案例看似离我们基层队伍比较遥远,但这些都是从细节慢慢演化成毒瘤的,最终一发不可收拾。因此,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必须从最开始就要扣好第一粒扣子,从最小的事做起,守住第一道防线,切实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以身作则、恪守奉公,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其他制度,要求别人做到的事,自己更应该做到,要求别人不做的事,自己坚决更不能做。当前一些指战员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,价值观、消费观偏向严重,外出休假期间在高档场所互相请吃吃请,过度撑面子,休假回来带特产,平时花钱大手大脚、借钱刷信用卡、队友之间盲目攀比等等,都给队伍内部风气带来严重不良影响。
正所谓上行下效,上面偏出一尺,下面就会偏出一丈。且俗话说:“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”作为指挥员,只有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,把党员廉洁身份亮起来,堂堂正正做人、清清白白做事,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;只有我们始终对基层微腐败等行为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,切实把准方向、掐住源头,才能带出一身正气的消防员,带出正气充盈的过硬队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