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心血管疾病?
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,泛指由于高脂血症、血液黏稠、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、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。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,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,具有高患病率、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,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、完善的治疗手段,仍可有50%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,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,居各种死因首位。
二、哪些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?
首先,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,冠心病包括心绞痛、急性心肌梗死,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胸闷、胸痛。其次常见的就是高血压,此外还有心律失常,也就是通常说的心律不齐、心慌,如早搏、房颤、房扑、心跳过慢等。再次就是心衰,常表现为气短、乏力、夜间无法平躺、下肢水肿等。最后,心血管疾病还包括心肌病、心脏瓣膜病、感染性心内膜炎、先天性心脏病等。
三、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?
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分为三级预防
一级预防:
1、饮食管理,保持低盐低脂饮食,并注意适当增加钾离子的摄入;
2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尽早戒烟、戒酒;
3、科学运动: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运动,每周进行5次的运动频率,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,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(220-年龄)的80%为上限。
4、减轻体重:建议男性腹围<90cm,女性腹围<85cm,体重指数<24kg/m2。
5、保持情绪舒畅:精神紧张(如焦虑、担忧、心理压力、愤怒、恐慌或恐惧等),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。
二级预防:
针对怀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建议尽快进行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因为心血管疾病,早期干预效果远好于不干预或晚期干预。对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建议尽早、合理、规律用药,并且定期复查,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剂辅助治疗,例如丹红注射液。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心脑血管疾病,其使用需根据自身情况严格遵循医嘱。
三级预防:
针对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进行康复治疗,防治疾病恶化,降低并发症发生率、病死率,从而延长患者寿命。